left-caret

律师作者

激烈的企业并购竞争将持续至2016年

February 02, 2016

By Paul Hastings Professional

回顾2015年,私募股权投资(PE)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企业并购业务中日益激烈的竞争是中国市场最热门的主题之一。随着PE公司为目标公司进行激进地竞价,我们见证了目标公司的估价被推到极致。在继续提升收入并扩大市场份额的压力下,行业领袖,如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在2015年尤其活跃。

战略收购者不仅为同一目标公司而相互竞争,而且也对许多获PE投资的投资组合公司进行支配性或控制性的后期投资。这容易为潜在的投资退出造成紧张局面并带来不确定性,因为私募公司和战略收购者可能拥有不同的投资视野和投资步调。

尽管如此,如果2016年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仍反复无常,投资组合公司进行合并与寻找并购机会的压力将只会增加。

在拥有大量现金储备的情况下,私募公司将保持强劲的交易需求,但寻找机会部署资金将继续成为2016年的挑战。而公司将维持其并购增长的策略并提升自身估价。

在这样火热的环境中,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谨慎的私募公司通过扩大部门业务焦点及对现有组合投资进行补强收购的方式保持活跃。

与此同时,2015年的另一个新兴趋势是国内私募公司推动了中国公司回潮,宣布其在美国摘牌的计划,其中大部分公司寻求在中国重新上市。中国证券市场的动荡使许多公司的私有化变得不确定,但市场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已经稳定下来,大量先前公布的交易已签署协议并获得公司股东的通过。

搜狐于2015年年末发布的公告可以说已经为2016年非常活跃的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奠定了基调。展望2016年,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甚至超越2015年海外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数量(截至2015年年末,已有34起交易)。TMT(科技、媒体及通信)、医疗保健和新能源领域将可能再一次在这方面一马当先。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私有化交易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收购方的本土化属性,包括多样的本土战略投资者及金融投资者。这和以往由国际私募投资者主导的交易模式形成对比。我们同样认为,这种趋势将在2016年持续。

本文英文版早前于20151229日在香港经济日报(本港首份中国财经报纸)的英文网站EJ Insight刊登

***

Click here for a PDF of the full text

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